2009年12月19日 星期六

國際音標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注音是採用符號或記號來標注文字的發音方式及語調,亦可稱為音標或標音符號。標音符號主要有兩類,一類是以拉丁字母爲基礎的標音符號如國際音標、中文拼音、通用拼音,這一類通常稱為拼音;另一類是根據原有語言特點創造的符號,如漢字注音符號,這一類通常稱為注音符號。而注音符號相對於拼音,亦簡稱為注音。

國際音標(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簡稱IPA),早期又稱萬國音標,是一套用來標音的系統,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由國際語音學學會設計來作為口語聲音的標準化標示方法。國際音標的使用者有語言學家、言語治療學家、外語教師、歌手、辭書學家和翻譯學家等人。

按照國際音標的設計,它只可以分辨出口語裡下列音質的對立成分:音位、語調以及詞語和音節的分隔。若要表示諸如咬牙、咬舌和由唇顎裂所發出聲音的音質,則有另一套獲廣泛使用的國際音標擴充系統(由國際語音學學會設計)。

直到2007年,國際音標共有107個單獨字母,以及56個變音符號和超音段成分。國際語音學學會偶爾會增刪一些符號,或者修正某些符號。

1886年,以法國語言學家保爾巴西為首的一群英國和法國語言教師,組成了一個學會,旨在創造一套轉寫和記錄人類語言的音標系統,它正是1897年後被稱之為國際語音學學會的前身。他們最先參考了英語拼寫改革使用的羅米字母,設計了一套最初的音標表,但為了讓它們可以在其他語言中使用,其符號容許在不同的語言中有不同的音值。例如,讀音 /ʃ/ 原本在英語中是以字母 來表示,而在法語中則是以字母 來表示。但在1888年那年,字母便修訂成不論其語言為何,都使用同一符號的型式,而這也成了日後所有修訂的基礎。

從國際音標誕生以來,其元音和輔音的組成便一直維持著大致一樣的型式,但其音標本身則作了幾次些許的修正。1989年的國際音標基爾約定才首先對早期的1932年版本作出大幅的修訂。另又在1993年做了一小幅的修訂,增加了半開央不圓唇元音並刪去清內破音。最近的一次改版是在2005年6月,增加了一個在非洲語言中很常見的唇齒彈音。除了符號的增減之外,國際音標在其他的符號、分類和字體大多維持一致。

國際音標擴充則相對在比較近期才出現,它是於1990年誕生,並於1994年獲國際臨床語音學與語言學協會正式採用。另外,音質符號(VoQS)亦於1995年開始規劃,以提供發聲很詳細的符號標記系統。

國際音標的原則為一個音(或音段)一個符號。這表示,國際音標不會使用兩個以上的字母來標示一個聲音,除非它可以被視為一兩個以上的聲音的連續。國際音標通常也不會使用不同的字母來標示兩個音,如果沒有一個已知的語言將這兩個音視為不同的音[IV],且亦不會使用標示複音節的字母,如 在英語裡表示 [ks] 此一子音複音節。此外,國際音標也沒有會因上下文不同而不同音的字母,如英語(及其他大多數的歐洲語言)裡的

國際音標的符號共有107個用來標示子音和母音的字母、31個用來更加細化聲音的變音符號以及19個標示如音長、聲調、重音與語調等的超音段成分。

國際音標中的一些音標寫法與拉丁字母的輔音字母如 [p], [b], [t], [d], [k], [g], [m], [n], [f], [v], [s], [h], [z], [l], [w] 等相同,它們均為許多歐洲語言所使用的字母,在發音上與英語並無差別,可是與拉丁字母寫法相同的元音符號[a], [e], [i], [o], [u],它們的發音法卻較為接近西班牙語或意大利语中的發音,如[i]的發音為英文 piece 中的 i,而 [u] 為英文 food 中的 oo。

其他一些音標雖然與拉丁字母相同,如[j], [r], [c], 和 [y],但是它們的發音卻和一般英語中的發音不太一樣,反而是來自其他的語言,例如 [j] 要發英語 yoke 的 y(等同德語或荷蘭語的 j),而 [y] 的音卻反而是和斯堪的那維亞語或古英語的y 發音一樣(等同於拼音的ü/yu/iu、粵語的於jy1、芬蘭語的y、德語的 y 或 ü、法語的 u,或荷蘭語的 uu)。其主要的標音原則是一個符號代表一個音,因此不會有像英語中 sh 和 th 這樣,兩個子音字母組合來代表一個音的情況發生。

在國際音標表裡,我們所看到的一些和拉丁字母相似,而只經過稍微改變的符號,它們的發音都很相似,例如捲舌音 ɳ 和齒齦音的 n,它們的發音及符號寫法都差不多,唯一的分別是前者右下角有向右的小勾,代表它是一個捲舌音。

附加於字母的變音符號(附加符號)則為每個語音做額外的描述,如下標 ̥ 加在輔音之下,如 n̥ ,說明它是一個無聲子音(清輔音)。另外還有一些特別的符號負責描述超音段的語音特徵,例如重音、語調和聲調,如母音後的 ː 代表此音為一個長母音。

國際語音學學會建議我們在使用這些音標時最好框在一雙方括號("[" 和 "]")或一雙斜線("/")之內。這除了便利讀者把音標和內文分辨開來以外,還牽涉到語音標示的嚴謹程度,也就是嚴式音標(narrow transcription,標示音素用)與寬式音標(broad transcription,標示音位用)的差別,前者以方括號("[" 和 "]")標示,後者用斜線("/")標示。國際語音學學會之所以這樣建議,是因為嚴式音標在標注時較不會有模稜兩可的情況,例如英語 pretzel 在嚴式音標就是 [pʰɹ̥ʷɛʔt.sɫ̩],但以寬式音標來標示,卻可以是 /prɛtsl/ 或 /pretsəl/,兩者標示出來的音位在英語裡相同,均可視作正確。

國際語音學學會允許會員根據實際需要添加新的符號和修改原有的符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