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12月號刊登封面文章《中國泡沫》(The China Bubble)指出中國的經濟現狀與20年前日本股市與房地産市場崩潰前夕的狀況沒有什麽兩樣,以借貸和哄擡爲支撐的泡沫一旦破裂,後果不堪設想。
泡沫迹象
泡沫化最明顯的迹象包括:政府官僚機構強迫國營企業接受銀行貸款來爲自己提供資金;地方政府通過向它們自己的企業索要天價變賣土地、並要求企業預付稅款來滿足預算;中國人民銀行則往整個經濟系統毫無節制的放貸;未清償債務總額接近當年日本房市崩潰的預警水平。
文章指出,從表面看,中國經濟令世界羡慕。在發達國家竭盡全力才能勉強維持微不足道的一點增長,並試圖擺脫兩位數的失業率時,中國仍以8%的增長率飛奔。這個4.7萬億美元的經濟體,似乎被看成世界的發動機和未來經濟的原型。
然而,如果仔細看看,中國的現狀與二十年前日本在其股市和地産市場熔化式崩盤前夕的情況沒有什麽兩樣。借貸和哄擡支撐的投機式瘋狂在鼓吹這個泡沫。一旦價格暴跌,後果不堪設想。
央行主導的旁氏騙局
美國西北大學的中國問題專家史宗翰(Victor Shih)說:“這是中央銀行領導的一個旁氏騙局,它可以印鈔票。”
美國截止到6月底的7.2萬億債務是其GDP的50%。中國官方披露的8400億美元公共債務不到其GDP的20%。但中國人民銀行和財政部很難擺脫資産負債表之外的1.5萬億債務,這些債務正是各省、市以及它們自己控制的實體所虧欠的。而且它們還被迫承擔1萬億美元的擔保,即所謂“政策銀行”在政府指示下發放的貸款(包括沒有任何經濟意義的貸款)以及過去10年中政府幫各大商業銀行抹去的不良貸款。
將這幾項加起來,那麽中央政府面臨的債務將等於甚至超過2009年GDP的70%。這還是沒有把今年産生的任何不良貸款計算在內,要知道今年全國的債務金額增加了30%。
和幾年前的美國地産業類似,中國的大型開發商資産負債率都很高,而且依賴低利率和攀升的房價。各市政府也陷在這個資産的泥淖中,它們通過變賣土地籌集資金供養自己。
只要中國還在快速增長和都市化,各大城市就會不斷的推出新的寫字樓和豪華商場,以供多年後人們租用。比如在天津,如果按照現在的吸收率計算,目前在建的優質寫字樓空間足以供未來25年來填充。北京順義縣的一塊宅地,上個月以400美元一平方英尺的價格售出,創下全國記錄。競價者絕大多數是國營公司,獲勝者不是別人,正是順義縣(政府)自己的開發商。開發商從哪兒弄來的錢尚不清楚,但順義縣將會有7.4億美元的收入登記造冊。
純粹的信貸遊戲
中國重商主義的貿易政策是資産泡沫的另一個貢獻者。通過人爲壓低其貨幣價值,各地人們很難到國外投資,迫使大量資本人爲的追逐國內投資,虛張房地産和股票價格。2007年中國曾出現過類似情況,不久其股票價格即折損2/3,但那時主要是貨幣緊縮引起的。
著名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認爲這純粹是一個信貸遊戲,比以往多次泡沫危機都要嚴重。
11月下旬,中共政治局宣佈國家貨幣和財政寬鬆政策將持續到2010年。可以想像市場的反應是喜出望外。然而看到十幾年前俄羅斯和巴西金融危機前夕曾出現過同樣景象的經濟學家們就沒有那麽樂觀了。北京大學金融學教授和中國經濟和主權債務專家佩蒂斯(Michael Pettis)說:“資産債務表上負債越多,無論你是否看的見,借款實體受到衝擊時就越脆弱。”
儘管章家敦2001年出版的《中國即將崩潰》的預言沒有實現,但泡沫有一個值得一提的特點,就是它的持久性出乎許多觀察家的意外。福布斯曾經在6年前的一篇封面文章中過早的警告美國房市泡沫將威脅經濟。一旦泡沫最後破裂,往往就伴隨著一聲巨響。
過去10年的頭9年當中,中國經濟每增加1美元的産出,就平均增加1.5美元的信貸。但是總部位於摩納哥的對沖基金公司Pivot Capital Management估計,今年以來,由於過多的錢追逐國內投資,這個比例躍升到:每增加1美元的GDP産出,就增加7美元信貸。PCM總結到:總而言之,中國的信貸(包括政府和私人)和年度GDP維持在160%,到2011年將達200%,這和1991年日本的水平相當,但日本經濟也正是那時靠近搖搖欲墜的懸崖。所有這些都指向一點:那就是中國的信貸增長不可能再持續很久,否則等在前面的只能是危機。
假如中國的審判日有一天真的到來,很難說將會是日本式的通縮、俄國式的通貨膨脹還是美國式的停滯。目前,私營、半私營和國營企業還在維持增長。據信一些資金匱乏的地方政府正要求企業預付2010年的企業稅來滿足今年的預算。這種事情應該只是出現在新澤西或加州的惡作劇,而不應該發生在現金充裕的中國。
關聯交易引發違約風險
關聯交易是另一種受歡迎的資金來源。史宗翰舉例說,海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南方一家政府擁有的車隊。去年借出約4000萬美元給其創始股東--海南交通運輸廳,並將這項貸款作爲到期資産放到資産負債表上。這使得海南高速公路可以從國營的金融機構提供的新建設貸款獲取更多的額外貸款,從而增加了最終違約(不償還貸款的)風險。
西方和香港的投資者也幾近瘋狂。廣州的開發商恒大地産集團最近通過在香港首次發行股票籌集到8億美元從而擺脫虧欠的短期債務。而且這次上市給與其140億美元的市值。這是在和誰開玩笑呢?該公司今年60%的“利潤”預計來自提高其已經編入報告的房産的價值,這種詭計正是中國房地産開發商共同的收益來源。
與地産泡沫後期階段的典型表現一樣的是,很多中國投資者似乎已經抛棄用租金收益作爲衡量房子價格的標準,而寧願選擇被愚弄的高價。在北京市中心,今年的寫字樓賣到每平方英尺400美元,而不管許多寫字樓根本租不出去以及更多寫字樓正在建設中的事實。其中占主導地位的買家是國有企業,包括銀行和保險公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